在电池组制造中,焊接工艺的选择决定了整个产品的可靠性、成本和一致性。激光焊、超声焊、电阻焊三种方式各有独特优势与适用范围,不同电芯类型、连接材料、设计结构都会影响最优选择。
我们可以从工艺原理、性能表现、适用场景、产线匹配性几个角度逐层分析。
一、激光焊:高精度与高能量密度方案
激光焊的本质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对金属材料进行瞬时熔融连接,焊点深度小、速度快、精度高。
它最大的优势是非接触、可控、自动化程度高。
对于电池组尤其是大圆柱、方形铝壳电芯,激光焊几乎是标配。
适用特征
适合材料:镍片—铜极柱、铝壳—汇流排、铜—铜焊接。
电芯类型:方壳电芯、圆柱电芯、CTP模组。
工艺特点:热输入集中、焊点一致性好,可精准控制熔深。
优势分析
激光焊的焊缝光滑、接触电阻低、热影响区小,能有效保证导电与散热性能。
同时,它能通过视觉识别与自动定位系统,进行高速批量焊接,极适合全自动化PACK产线。
局限性
设备投资大,对环境洁净度要求高;
对材料表面反射率敏感(尤其是铝、铜),需要频繁调参;
不适合焊接厚度差异太大的异种金属。
	
	
	
典型应用
高端动力电池、储能模组、CTP/CTC结构、液冷板焊接等。
一句话总结:
激光焊适合高能量密度、高自动化、追求稳定一致性的产线,是未来主流工艺。
二、超声焊:柔性装配与中小电流方案的选择
超声焊利用高频机械振动使接触界面产生摩擦热,从而实现固态结合。
它的特点是焊接速度快、热影响小、不熔化材料本体,是连接电芯极耳、母排、铜镍复合带的理想选择。
适用特征
适合材料:铝带、镍带、铜带、电芯极耳。
电芯类型:软包电芯、圆柱电芯模组。
工艺特点:不需助焊剂,无飞溅,焊点洁净。
优势分析
超声焊是连接柔性导体的天然选择,尤其在软包电芯模组中几乎不可替代。
它能保证接触电阻极低,热损伤极小。对于多层极耳或汇流排叠层,能实现稳定叠焊。
局限性
焊接面积受限,一次焊接宽度有限(通常<15mm);
不适合厚铜、厚铝件焊接;
对工装定位要求高,振动易影响细小元件。
典型应用
软包模组汇流排焊接、圆柱模组极耳焊接、BMS母排连接点。
一句话总结:
超声焊是中小电流场合的高可靠固态连接方案,尤其适合软包模组与轻量化设计。
三、电阻焊:传统成熟且高性价比的方案
电阻焊是最早应用于电池行业的焊接方式,通过两电极加压通电产生热量熔化焊点。
尽管听起来“老”,但在圆柱电池PACK与中低端储能领域依然极具竞争力。
适用特征
适合材料:镍带与钢壳、镍带与镍带。
电芯类型:18650、21700圆柱电芯。
工艺特点:设备成本低、调试方便、工人易上手。
优势分析
电阻焊可靠性高,设备维护简单;对于镍带结构的圆柱电池,焊点牢固、导电性能足够。
可通过脉冲控制技术降低热影响,控制飞溅。
局限性
对电极磨损敏感,需要定期更换;
受热输入限制,焊接厚度与材料受限;
不适合铝或铜材料(因电阻太低)。
典型应用
动力电动两轮车PACK、储能PACK、消费类电池组。
一句话总结:
电阻焊是成熟、经济、可快速量产的方案,适合中小功率与多规格产品线。
四、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焊接工艺
若追求高功率、高能量密度与自动化一致性:选激光焊。
典型如:方壳电芯PACK、CTP模组、大型储能系统。
若产品偏轻量化、柔性连接多、导体薄:选超声焊。
典型如:软包模组、消费电子类电池、轻型交通工具电池。
若产品结构标准、以镍带为主、投资有限:选电阻焊。
典型如:圆柱电芯PACK、储能或代工厂快速投产线。
五、综合建议
在实际工程中,混合使用是趋势:
电芯极耳采用超声焊;
汇流排与结构件采用激光焊;
模组内并联连接或小电流点用电阻焊。
这种“分层工艺”设计可以兼顾成本、性能与可维护性。
激光焊代表高端与精度,超声焊代表柔性与可靠,电阻焊代表经济与成熟。
最佳方案不是单一选择,而是根据电芯形式、导电路径、电流密度、成本目标与自动化水平进行组合优化。

  
                            



